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领域。2022年,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钢铁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路径,提出力争到2025年,钢铁工业基本形成布局结构合理、资源供应稳定、技术装备先进、质量品牌突出、智能化水平高、全球竞争力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4月25日,新京报零碳研究院走进无锡,在无锡市惠山区举办研讨会。来自国家部委、科研机构、当地政府及相关企业100余人,会集在美丽的尚田小镇,共同解码智造高地无锡绿色制造的独特模式,探讨全国工业向绿色发展之路,为碳达峰碳中和贡献力量。
“煤炭是我国的优势能源矿产,一直担负着支撑国民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作用。近两年来,煤炭行业的使命担当有目共睹,我国煤炭工业在保障能源供给、释放优质产能、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煤炭学会理事长刘峰在第五届中国兰炭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指出,下一步,煤炭行业必须加快向生产智能化、管理数字化、煤炭利用清洁化、低碳化转变,煤炭行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要求更加迫切。
确保国内原油产量长期稳定在2亿吨水平,天然气自给率不低于50%;到2035年,新增电量80%来自非化石能源发电;2023年风电、光伏装机增加1.6亿千瓦左右……国家能源局4月12日公布的一系列目标勾勒出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
“虽然逆全球化趋势、地缘政治变化等因素为中国绿色能源供应链发展带来了挑战,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趋势不可阻挡,我们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期间接受中新社采访时如是说。
“‘绿电’成功代替‘柴油’,运营成本降低了7成,营收显著增加,‘电力低碳行动’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润!”近日,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港物联科技公司的负责人对国网唐山市曹妃甸区供电公司赞不绝口,他高兴地说,“有了‘电保姆’的鼎力支持,我们企业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信心更足了!”
2022年,我国粗钢产量10.13亿吨,占据全球钢铁供给市场的半壁江山。传统的钢铁行业如何用好科技的力量提质升级?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是推动钢铁行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载体。
现代煤化工是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主要途径。今年,多个产煤省区都对煤化工作了重要部署,不仅提出了百亿、千亿元产值的发展目标,更提出了集群化布局、特色化定位的发展设想。规划思路明确,企业干劲十足,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正迈上新高度。